top of page
  • Facebook
  • donation_iistone
  • Instagram_iistone
  • threads_iistone
  • vocus_iistone
  • 7-11_iOpen

心得分享:吳相勳教授透過個案教學的互動歷程專訪

圖片來源:石頭哥透過Midjourney繪製
圖片來源:石頭哥透過Midjourney繪製

心得分享:吳相勳教授透過個案教學的互動歷程專訪


前言:重拾個案閱讀

之前碩班讀過幾篇哈佛個案,總覺得這些國外的案例,真的與國內實務差距甚遠難以咀嚼。最近再次翻閱哈佛商業評論的「個案研究」單元,發覺蠻多的本土個案適合作為學習前的研讀,畢竟個人背景知識帶來的理解力也都屬於品管治理,要跨度到另一個領域勢必還是得靠更多的刻意練習,才能讓自己把知識透過觀點轉化為行動。(從無知>知道>理解>認同>到行動,看到我寫的五階段就知道,還真的是挺遙遠的距離)

閱讀來源:哈佛商業評論、個案研究

哈佛個案專訪聆聽整理

這段 Podcast是哈佛官方人員專訪 元智大學吳相勳教授,他闡述自己從 2008年博士班跟湯教授接觸到個案研究,從第一個個案代糖開始,樂高、殼牌石油...,走過了 17個年頭的個案研究和教學(這跟政治大學 黃思明教授一樣有相當長遠的聚焦在這個領域研究),在這個領域相當紮實的深挖、探索、分享,讓他領悟出了一套可以讓我們初學者逐步踏入個案研究的:WISE策略。


吳相勳教授的專長是策略管理、個案研究,從這次聆聽哈佛管理學中,大致上可以了解到「長個案」得寫個20多頁,而且有一定的結構性。我的理解應該是大環境開始寫,然後到該行業的發展,進而帶出該公司面臨的挑戰,再來就是聚焦該個案,我們應該從哪幾個構面提出合適的因應策略吧。


至於「短個案」則是透過對話的方式,產出約3~4個頁面,呈現角色之間的關聯圖,再陳述公司的行業別,進而透過幾個場景的對話,把問題給point out出來。同時「長個案」要轉換為「短個案」,似乎有它一定的難度。


「個案研究方法」這門是PhD、DBA產業博士班學生的三個學分必修課程,按照元智大學對於DBA產業博士班學生的規劃則是透過三位教授:吳相勳、簡忠仁、羅懷均教授,將質性與量化之相關文獻、個案討論、及實際的演練,透過不同面向的觀點碰撞、整合、決策者的侷限評斷,來協助學生們建構出一個屬於各自體悟的個案框架。


吳相勳教授認為在個案研究的課程中,你要有所獲得你得逐步實踐WISE策略: W ( Wisdom;智慧)、I ( Insight;洞察力)、S ( Structure;結構)、E ( Engagement;參與)。 


細節重點:請聆聽哈佛商業評論的專訪內容。

我想帶著好奇心( Wonder )出發,主動參與提問去探索別人職場中的個案,你才能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觸角敏銳度,從別人的個案中突破自己的職場觀點,創造出新的連結,延伸出我可以適用在哪些地方?我可以將哪些知識、技能提煉出來組裝起來運用?好比吳相勳教授說的:決策是複雜的,是多個框架的、是多個面想思考的。 


怎麼透過問題出發、主動探究分析的方法要哪一個?邏輯架構是什麼?進而整合出屬於自己的知識領域,最後還要能展現出自己的學習成果。我相信這三個必修的學分不好拿,更何況四年內得發表出個案成果挺有挑戰難度的。


很好,我喜歡。在個案市場淨空80%的狀態下,野蠻式增長才能讓自己闖出一小點立足的空間。

挖掘到的機會點是:寫個案,不是教授的主流工作

因為要投入的時間是一般教學的數倍,特別是要從「研究型」個案轉換成「教學型」個案那更是花時間,這表示「寫個案」確實是一個商機。換言之,你如果是寫過小說的文字創作者,那麼要寫一篇對話式的「短個案」,搞不好對你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。


對就讀PhD、DBA產業博士班的學生來說,畢業門檻是6點積分。如果你能投稿一篇「個案研究」到哈佛商業評論,那麼2點積分你就成功納入口袋了。容易嗎?當然是難度極高、萬中選一啊。


不過,就像石頭哥我說的如果你的志向是想透過職場的專業知識技能,修煉成為一名專業的顧問,那麼品質治理的顧問已經多如牛毛了,個案研究倒是一個機會。


文末附上作廢的構想:

我原本是想以「結構化思考」作為框架,帶入整理Sonic老師分享的內容。

結構化思考的框架:

觀點:你想傳達什麼觀點?Why

反應:希望對方接收到觀點,有什麼反應?How

呈現:理解+認同 What

不管追劇、閱讀,或是聆聽別人演講,我總是會詢問自己:這齣戲、這段內容或是這次座談,我能用一句話總結嗎?我能說出一段心得闡述他說些什麼嗎?我從這是事件中又獲得些什麼呢?但是有一些難度,也或許是我個人偷懶所以最後作罷了。


Kommentare


h2
h3
h4

化讚賞為偏鄉弱勢孩童的光

訴訟擔當 :兒子 聲昀律師、筑庭律師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_iiStone
  • 0D898315-3B9E-4995-A823-BBBC778206A9
  • 線程
  • vocus_iiStone
  • 7-11_iOpen

願景:元石聯合志工協會

共同發起:核果資訊學苑 (共同創辦人)、元智大學校友總會(前會長)、有巢氏房屋 楊梅萬大店(李店長)、極上教育諮詢(股)公司 (執行董事)

©2021 by 石頭哥的志工平台. Created with wixexpert.hk - Roland

bottom of page